首 页 通知公告 政府信息公开 新闻中心 群众体育 竞技体育 体育产业 科学健身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直属单位
济宁市体育运动学校2020年信息公开
发布日期:2020-11-25

济宁市体育运动学校简介

 

济宁市体育运动学校是1985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济宁市唯一一所体育专业学校。新体校占地约800亩,建筑面积 18万余平方米,设跆拳道、柔道、射击、射箭、手球、橄榄球、篮球、排球、赛艇、皮划艇、自行车、散打、摔跤、田径、拳击、击剑、武术等17个运动项目,在校运动员1200人,教职工编制100人建成后的新体校将成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集教学、训练、科研于一体的规范化、现代化体育运动学校,是学生学习训练成长的理想校园。

学校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体育局的坚强领导下,围绕“运动训练有特长、文化教学有特点,人格塑造有特质”的办学目标,坚持为国家、省专业队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大学生人才,为社会培养健康指导骨干的办学方向,扎实苦干,凝心聚力,用一流的工作理念、一流的工作态度、一流的工作举措、一流的工作成绩来推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提升全市竞技体育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向上级专业队、解放军队、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后备人才。自2015年以来,获得世界冠军9人次,亚洲冠军3人次,全运会冠军4人次,全国冠军40人次。涌现出了以任灿灿、陈芳、冯浩、吴明阳、陈贺、王硕硕、王素素、胡明超等为代表的优秀专业人才。

学校多次受到国家体育总局、省、市政府的表彰,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三等功”、“二等功”,相继被授予“山东省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业余体育训练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7年被授予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7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9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冠军从体校起步,理想从这里飞翔。我们坚信,在体育人的不懈努力下,新体校必将会迎来一个更加矫健的跨越,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校领导简介

 

周峰,男,汉族,1964年11月生,山东金乡人,198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学士,1988年7月参加工作。

曾担任济宁职工大学助理讲师、组织部部长、政工处主任、政工处党支部副书记纪委书记;2001年6月至2014年12月担任济宁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14年12月至今担任济宁市体育运动学校党委书记。

 

侯宝国,男,汉族,1967年1月生,山东金乡人,198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1988年7月参加工作。

曾担任济宁市体校团委副书记、政治处副主任、学管处主任、济宁市体育局办公室副主任、人事科科长、办公室主任、济宁市老年体协办公室主任、济宁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14年12月至今担任济宁市体育运动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李卫国,男,汉族,1963年4月生,山东济宁人,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士,1985年7月参加工作。

曾担任济宁市汶上县城关镇团委书记、济宁市体校教练员、副校长;2000年1月至2011年4月担任济宁市体育训练中心副主任;2011年4月至今担任济宁市体育运动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张保东,男,汉族,1963年5月生,山东鱼台人,199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士,1986年7月参加工作。

曾担任济宁市体校教务处副主任、济宁市体育训练中心教务处副主任、教务处主任; 2005年9月至2011年4月担任济宁市体育训练中心副主任; 2011年4月至今担任济宁市体育运动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何卫东,男,汉族,1970年1月生,山东济宁人,200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省委党校研究生,1993年12月参加工作。

曾担任济宁市体育训练中心训练处主任、副主任; 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担任济宁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长助理、团委书记; 2012年10月至今担任济宁市体育运动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能

 

 济宁市体育运动学校内设综合科、人事科、训练科、教务科、财务科、学生管理科、资产科、科研科、宣传教育科、安全保卫科等十个科室。

(一)综合科。负责全校性行政工作计划、总结,起草文件和文稿工作。负责全校性会议组织和准备工作,做好会议记录和学校的大事记。负责学校印章,函电、行政公文的收入发,文秘管理工作和上级文件传递催办,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做好文件、资料的保密和会议室的使用。配合有关科室,做好招生工作。负责学校对外、接待,与相关单位部门的联络。负责学校的文秘档案管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

(二)人事科。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人事工作方针政策和学校关于人事工作的有关规定。制定和管理全校各类人员的编制和用人计划。做好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定各项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各党支部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共青团工作。根据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做好学校中层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拟定全校行政机构设置草案,划定行政部门职责范围、岗位范围并制定岗位责任制草案。负责协调职工办理有关调入、调出手续。负责临时工办理,协调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工作。协调师资队伍人员的调配、培训、使用、考核和对招聘人员考察等管理工作。组织全校专业技术职务和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和评聘管理工作。负责全校教职工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负责全校教职工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核算发放工作,负责社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的核算与缴纳工作。负责在职人员因公伤残鉴定、死亡人员丧葬费、遗属抚恤金的核发工作。负责全校教职工劳动考勤和年度考核工作。配合主管部门负责教职工工龄、学历认定,办理其他有关人事方面的证明。

(三)训练科。贯彻执行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关于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有关工作方案、工作目标和任务;草拟训练工作中远期工作方案、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按照训练工作目标、任务、计划,做好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抓好所管项目教练员考勤、训练计划检查和年终考核;组织安排教练员业务学习和研讨,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和能力; 协调组织各类比赛、群体活动;协调组织教练员、裁判员业务及等级培训。负责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体育项目注册管理;负责运动员选招、行踪申报工作;协调管理运动员学籍,建立和完善运动员档案;协调文化课学习,进行综合评定,表彰优秀;协调运动员各类保险的办理工作;有关赛事的参赛组队、报名和竞赛管理。负责协调各项目训练工作。

(四)教务科。根据市级教育部门有关教学管理工作的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教学方面的有关规章制度,根据体校比赛周期特点,合理进行课程设置。负责年级班主任的配备、培训工作。组织各学科组制定教学计划、进度,并负责督促检查。组织期末考试、学生补考、省体育局统考等各类考试,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负责学校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和图书室的管理。

(五)资产管理科。主持编制年度维修经费、学校基建、水电暖使用、房屋修缮等计划和日常的维修改造调配工作。做好对物业公司的管理。学校校产、校具的管理,定期检查清查,登记造册,并管好用好,努力为学校教学、训练提供优良的物质条件。对学校房产租赁有关协议、合同进行审查和签订工作。收集、整理校产管理各种资料,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六)学生管理科。组织制定、健全和完善学生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严格组织实施。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指导和教育。负责违纪学生的处理工作。加强对各运动队队长及骨干运动员的管理,做好学生的宿舍管理工作。预防和及时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和突发事件,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负责安排学生宿舍的值班,检查工作;督促、检查宿舍卫生,协助资产管理科搞好维修工作。

(七)科研科。开展体育科学研究,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开展运动生理、生化、生物力学、运动医学、体育情报信息、运动员选材和国民体质等方面的研究;负责科研、医疗器械、理疗仪器的采购、管理和使用;负责对医务、康复理疗人员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工作;负责对伤病运动员的治疗康复、营养配餐工作;校园卫生防疫、消杀等工作;指导所属项目运动队训练和群众科学健身。

(八)财务科。加强财务计划管理工作,负责编制体育事业经费计划,办理年度会计决算工作,按时编制各种会计报表,专项资金的申请及管理,管好用好各项资金做好各项开支的审核、报销工作。负责全固定资产登记管理,整理和保管好财务档案。监督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九)宣传教育科。组织法制宣传、体育宣传工作,协调体校体育活动的采访报道、新闻发布的协调工作。组织体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推动体校文化建设。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计划。抓好各年级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法制、安全、赛风赛纪、反兴奋剂等教育工作。发挥团委、学生会这些群众组织的作用,主动与学校其他职能处室沟通协作,形成教育合力;积极开展德育研究工作;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抓好校外德育基地建设。

(十)安全保卫科。贯彻上级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和学校的指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师生进行综合治理,提高学校的自防、自卫和自治能力。做好防盗、防火、反恐等工作。防止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的发生,加强对学校安全管理薄弱环节的防治工作。负责对枪弹库的管理,制定枪弹出入库登记制度,建立枪弹库值班制度。加强治安秩序管理,开展法制、禁毒等宣传教育,增强师生法制观念,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国防安全教育,做好未成年人安全健康知识教育工作。负责学校的安全防火工作,执行消防制度、落实消防管理,定期检查消防设备设施,组织培训,开展紧急疏散演练活动,开展防火教育宣传,对火灾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加强对门卫的领导管理,建立值班制度、监控室的管理值班,做好来访人员、学生外出、进出车辆的检查登记。

 

咨询电话:0537—2216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