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济宁市体育局的领导下,市体育总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共同努力,全市各级体育总会、各类体育协会组织持续发展,体育社团管理逐步规范,全民健身活动日趋活跃,“百县篮球、千乡乒乓球、万人象棋三大赛”形成健身品牌赛事,县、乡、村体育总会建设有了可喜的进步,为全民健身工作及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5年来体育总会工作回顾 (一)体育社会组织不断壮大 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要求,市体育总会加强了对各单项体育协会的业务指导力度,使全市各行业协会和各单项体育协会相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2012年,在市民政部门注册3个市级体育社团组织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31个,2015年注册成立6个,2016年先后注册成立了篮球、子午门、路跑、围棋、游泳、马术、羽毛球、国际象棋、广场舞、钓鱼、足球、健身操舞、轮滑等13个市级单项协会,瑜伽、气排球、电子竞技等单项协会筹备工作基本就绪,正在民政部门审批中,截至目前,市级体育社团发展到35个,其中,单项体育协会33个,会员达上万人。体育社会组织有力带动了全市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初步形成了社会办体育、体育社会化的良好发展格局。组织建设是基础,人才选拔是关键,在协会换届和新协会成立之际,坚持任人唯贤,选配好各单项体育协会主席和秘书长,将具备专业特长的人才吸纳到各社团中,担任重要职务,有利于单项体育协会长远发展。同时注重各单项体育协会领导班子的稳定性,开放用人,开明任事,积极引导热心体育事业的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加入体育社团,彰显单项体育协会领导集体的专业性、广泛性和社会性。同时,按照章程规定,组织对单项协会的换届选举,进一步完善了体育组织。 (二)体育社团管理逐步规范 市体育总会对各单项体育协会的管理常抓不懈,使其在依法治体轨道上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一是改革管理模式。加快“管办分离、政事分开”, 2015年初,出台《加强我市体育社团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济宁市体育社团重大事项管理办法(试行)》、,对承担公益体育活动、提供服务和参加重大赛事活动的体育社团给予经费补助和技术支持;坚持市场导向,已在探索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将可以转移出去的部分公共体育服务与管理职责委托给体育社团、公司等非政府组织、企业去承接。如山东省“百千万三大赛”济宁赛区篮球、乒乓球预选赛,2016年山东省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万人太极济宁赛区比赛,山东省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荷韵家园杯”万人骑行比赛暨济宁市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自行车比赛2016“凯路仕·烈风”杯全国自行车联赛山东站,2016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系列活动“儒家文化与太极养生”序列活动,山东省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浩沙杯”万人游泳系列赛(济宁站)活动,山东省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上九山杯”万人骑行(济宁)站暨首届上九山古村自行车越野赛等,交由单项体育协会承办,均圆满完成了办赛任务。同时,在协会组织的各项大型赛事活动中,市体总积极做好了赛前指导、赛中跟踪、赛后总结工作,不仅确保了赛事活动安全有序开展,而且提升和规范了各协会组织赛事活动的能力和组织领导工作。 二是完善激励机制。2015年初,出台《济宁市体育社团年度考评办法》、《济宁市体育社团(俱乐部)扶持发展资金使用办法》,逐步加大对单项体育协会“以奖代补”考核经费的投入, 2015年下拨3-5万元不等的经费支持开展工作较好的体育协会发展,鼓励体育社团做大做强,增强体育协会工作活力。 三是做好社团年检工作。我会严肃认真执行体育法规,并对体育社团实施社会体育督导。按照民政部门的要求,我会组织各社团进行了财务审计、年检工作,并对各体育社团的分支机构进行了审查。总会要求各协会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年底上报工作总结,年终考核表彰。同时积极指导各协会完成了民政部门的年审登记,并帮助未合格协会做好整改工作,提升了协会的自我管理水平;督促指导有关协会按章程及时换届改选,完善规章制度建设,促进了协会工作健康发展。多年来,我市单项体育协会在组织建设、换届、年审等各项工作环节都规范运作,严格管理,受到市民政局等部门的好评。 (三)体育社团健身活动日趋活跃 体育总会积极发挥引导职能,广泛开展各种全民健身活动和品牌赛事。在赛事运作上进一步实现“管办分离”,将重要赛事承办权交给单项体育协会。各单项体育协会以社会为舞台,广泛联系社会各个方面,积极开展各项体育健身活动,提高广大市民体育健身热情,争取社会资金的支持。以竞赛为杠杆,推动各项体育活动更好开展,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动员更多群众参与,吸引更多社会面的关注。通过体育行政部门的扶持,我市单项运动协会依法逐步完善其相对独立的组织机构和法人资格,实行独立的规范化运作,逐步实现实体化、社会化、产业化。如,“武术齐鲁行—济宁武术健身公益活动”的开展,不仅继承和保留了传统武术项目,为更多的传统健身项目的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2016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系列活动——“儒家文化与太极养生”序列活动,自7月份开始持续到年底,市杨氏太极拳协会先后安排太极拳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等活动16次,活动内容既有规模展演,又有专题讲座,还有耐人寻味的互动活动,参加活动的教练员、会员达1500人次,活动涉及上万人次。10月19日下午,为期5天的济宁市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足球比赛暨“足协杯”足球比赛、“谁是球王”足球民间争霸赛在济宁体育中心鸣金收兵,来自全市的12支球队159名运动员展开角逐。10月12日上午,山东省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万人太极济宁赛区比赛在市体育馆隆重举行,来自枣庄、日照、临沂、菏泽、济宁五个市的16支农村、社区代表队,221名太极拳爱好者参加比赛。10月25日上午,山东省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荷韵家园杯”万人骑行比赛暨济宁市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自行车比赛2016“凯路仕·烈风”杯全国自行车联赛山东站在济宁太白湖景区鸣枪开赛,来自全国各地500余名专业选手参加竞技角逐,近2000名自行车爱好者参与了全民健身骑行活动。庞大的参赛队伍,成了太白湖景区一道独特的风景,对外展示了“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新时代形象。 在组织好一系列体育竞赛、体育交流、展示等活动的同时,积极参加省内外组织的各项体育赛事、交流活动,为我市争得了很多荣誉。2015年,在山东省第七届百县篮球(东部赛区)总决赛中,我市选派的代表队一举夺魁,今年,在第八届百县篮球(西部赛区)总决赛中,获得亚军;在省第八届千乡乒乓球总赛中,荣获男、女两项团体亚军,获一项个人单打第一名、一项个人单打第二名,一项个人单打第三名的好成绩,这是自首届山东省千乡乒乓球开赛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在省第八届千乡象棋总决赛中,获团体第五名。 (四)“百千万三大赛”形成健身品牌 “百千万三大赛”是一项旨在推广全民健身的社会性体育赛事,包括百县篮球比赛、千乡乒乓球比赛、万人象棋比赛等三项赛事。目前,已连续举办了8届。多年来,市体育总会以“百千万三大赛”为引领,积极创新办赛模式,有力地推动了三项赛事活动在基层广泛深入开展。今年8月27日,济宁市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谁是球王”民间乒乓球争霸赛、羽毛球擂台赛在济宁体育中心“开打”, 比赛将持续到11月,来自济宁各县市区的选手,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弱冠少年,这些民间羽毛球、乒乓球爱好者的全情投入让“谁是球王”的比赛不仅精彩纷呈,而且充满了来自平凡生活的别样魅力,这是千乡乒乓球第一次与民间乒乓球争霸赛结合,极大激发乒乓球爱好者的激情,万千爱好者借此平台,充分享受乒乓球运动带领的健康快乐。7月23日至24日,济宁市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中国象棋比赛暨山东省第八届万人象棋比赛济宁赛区预赛在金宇家具A馆六楼会议室举行,来自济宁各县市区的11支代表队、63名象棋高手摆阵对弈,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12岁。9月4日,济宁市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三人制篮球比赛暨山东省第八届百县篮球赛济宁赛区预赛在济宁市全民健身广场圆满落下帷幕,在小组赛期间,还进行了“齐鲁三分王”的比赛。这些参赛运动员均经过层层选拔,参赛人数和赛事规模逐年扩大。通过举办山东省“百县篮球、千乡乒乓球、万人象棋”县、乡、村的选拔赛、济宁赛区预选赛,把“百千万三大赛”办在了基层村、社区和乡镇、街道,办在了群众身边,真正接了地气。形成了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参与三项赛事,享受到了健身的乐趣,使“百千万三大赛”成为我市参与门槛最低、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广的一项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各县、各乡镇体育组织纷纷借助“百千万三大赛”的东风,组建后备队伍,调整队员结构,培养后备力量,打造高水平篮球、乒乓球、象棋团队,形成我市健身品牌,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水平普及和提高。 (五)县乡村体育总会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出台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的文件。2015年初,市体育局、市体育总会联合下发了《加强济宁市市县乡镇(街道)村居社会体育组织建设指导意见》,要求每个县(市、区)、乡(街道办事处)都要成立体育总会,每个乡(街道办事处)、村都要成立单项协会。2016年5月份,又印发了《进一步加强体育社会组织的指导意见》,要求:2016年底县(市、区)体育总会全部建成,“十三五”末,80%的乡镇(街道)、50%的行政村(社区)建立体育总会,全市体育社团总数达到260个、团体会员1300个、个人会员13万人,发展各类体育俱乐部400个,有组织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50%,乡镇街道体育社会组织覆盖率达90%。6月份,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济政发【2016】15号),明确要求:要健全县级体育总会,协调和指导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同时,也提出了工作目标,到2025年,市级体育单项协会达到60个、健身俱乐部达到200个,县级体育单项协会达到300个、健身俱乐部达到400个,乡镇(街道)体育健身组织和各类民办非营利性体育俱乐部数量达到3000个。 二是召开组织建设推进现场会。10月13日上午,为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文件精神,市体育局在嘉祥县召开了全市体育社会组织推进现场会暨嘉祥县体育总会成立大会。省体育局副局长徐大义,济宁市体育局局长董学琛,嘉祥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朱瑞显,济宁市体育局党组成员、体育总会办公室主任张洪年,嘉祥县委副书记、市下派干部工作团团长李君,县政府副县长吕心愿等领导出席。按照会议既定程序,审议并通过了《嘉祥县体育总会章程(草案)》;选举产生了县体育总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省体育局副局长徐大义向新当选的县体育总会主席吕心愿颁发聘任证书;吕心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在雷鸣般的掌声中,主席台领导共同按动嘉祥县体育总会成立的启动球,至此,嘉祥县实现了县、县直各系统党委、镇街(办事处)体育总会全覆盖,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奠定了组织基础。推进会上,嘉祥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朱瑞显致欢迎辞,嘉祥街道体育总会主席韩丙海介绍了街道、村体育组织网络建设和工作运行情况,县卫计系统党委体育总会主席曹桂生汇报了县卫计系统体育组织建设及工作开展情况,省体育总会副主席徐大义和市体育局局长董学琛分别讲话。徐大义副局长充分肯定了济宁市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方面的做法,不仅是体育工作的一次创新,而且在济宁市乃至全省体育总会组织建设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与会同志纷纷表示,根据本次会议精神,认真检查对照自己的工作,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一抓好落实。同时,对照先进单位的经验和做法,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制定工作规划和目标,通过不懈的努力,尽快实现县、乡体育总会组织全覆盖。 三是以点带面促进组织建设全面发展。市体育总会把嘉祥县作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示范县,以此辐射带动其他县市区组织建设。嘉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县各级体育总会及体育社团组织的有关问题,明确了基本指导意见。自去年以来,嘉祥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相继下发了《关于成立嘉祥县各级体育总会的通知》(嘉办发【2015】54号),《关于成立嘉祥县体育总会的通知》(嘉办发【2016】38号)两个文件,要求镇街(办事处)镇长(办事处主任)兼任本级体育总会主席,分管体育工作的副镇长任本级体育总会的常务副主席,文化站长任本级体育总会的秘书长,各村居体育总会主席为体育总会的会员。县直各系统党(工)委书记任本级体育总会主席,分管体育工作的副局长任本级体育总会的常务副主席,党委宣传委员任体育总会的秘书长。同时要求各级体育总会要做到“五有”,既“有《章程》、有专职或兼职人员、有办公地点、有活动场所、有专项经费”,文件下发后,县体育总会筹备领导小组多次对各级体育总会进行调度和督查,确保文件精神贯彻落实。目前,已成立县直系统党委体育总会17个,镇街(办事处)体育总会13个,村级体育总会561个;已成立体育类社会团体15个,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12个,为开展各级各类群众体育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当前,金乡县、邹城市成立了县级体育总会,金乡县还还把体育总会建设深入到乡镇、街道、村,其它县市区体育总会建设已启动,各项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将逐步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体育总会组织网络。 (六)与新闻媒体联系更加密切 我市的体育社团加强了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基本做到每年每一场比赛、每一次重大活动都能及时在电视、报纸、电台、网络等多方媒体上报道。使社会各界充分建立起体育健身意识,从而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篮球、体育舞蹈、太极拳、自行车、游泳、广场舞等协会配合新闻单位,先后接受了市各媒体单位的采访,通过新闻媒体实现了与群众的沟通。加强宣传工作,形成全民健身的舆论导向,增强了广大市民的体育健身意识,使全社会认识到,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全民健身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体育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