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体育事业,特别是体操项目的发展。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体操训练设施和提升训练条件。据统计,近年来已累计投入90万元为区体校配备体操日常训练器材,270万元用于体操馆、蹦床馆、教学楼的改造提升,以及220万元用于升级能够承办省级比赛的专业器材。这些投入,为运动员创造了更加舒适、安全的训练、学习和生活环境,也为任城区体操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选材方面,任城竞技体校始终坚持“早发现、早培养”的原则,通过深入幼儿园、小学进行选材,挖掘具有体操天赋的幼苗。该校自1996年成立以来,始终将选材作为体操项目发展的基石。区体校与区内各幼儿园紧密合作,通过定期举办选材活动,利用游戏、音乐等多样化的形式,吸引孩子们参与体操启蒙。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创办的体育幼儿园更是成为体操选材的摇篮,招生规模与培养输送比例连年增加。选材过程中,教练团队不仅注重孩子们的身体素质与天赋,更重视他们的心理素质与对体操的热爱。通过专业评估与跟踪观察,确保每一名入选的小运动员都具备成为体操新星的潜力。近年来,该校已评定“幼儿基本体操后备人才培训基地”8家,为体操项目输送了大量优秀苗子。
在训练方面,学校聘请多名“运动健将”级教练员,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训练经验,还能够根据每个运动员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此外,学校还外聘高级顾问专家,对训练工作进行指导和评估,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运动员们的技艺日益精进。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体操人才,任城竞技体校积极探索体教融合的新模式。通过与区教体局的紧密合作,学校调剂了高素质文化课教师,为运动员提供了优质的文化教育。同时,学校还配备了智能化训练和教学设备,构建了从幼儿园到小学文化学习与体操训练一体化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不仅提高了运动员的文化素养,还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此外,学校还为退役运动员开辟了绿色转学通道,消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这一举措不仅激发了更多家长送孩子参加体操训练的热情,也为体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任城竞技体校,传承接力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老教练将宝贵的训练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年轻教练,年轻教练则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这种传承不仅让教练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还为体操事业的持续发展培养了更多优秀人才。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学先进、找差距、树标杆、谋赶超”活动,鼓励教练员和运动员不断追求卓越。通过定期举办赛后欢迎仪式、优秀运动员回访等活动,学校营造了浓厚的争先创优氛围。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运动员的自信心和荣誉感,还激发了他们为体操事业奋斗终身的热情。
在各级赛事中,任城竞技体校的体操队屡创佳绩。特别是在今年的省体操锦标赛上,学校获得了8金11银11铜的优异成绩;在全省体操U系列比赛中,更是斩获了21金19银13铜的辉煌战绩。此外,在全国蹦床锦标赛、全国体操U系列锦标赛和全国青年体操U系列精英赛(江苏站)中,学校也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面对荣誉与成就,任城竞技体校并未止步。学校将继续秉承“为国家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宗旨,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竞技体育人才选拔、培养、输送力度。同时,还将深化体教融合,充分发挥体育专业训练和青少年体育赛事等优势,全面做好体操项目业训工作,为建设体育强省、体育强市贡献力量。